越有本事的人,越懂这8个人性真相

不要轻易被别人动摇你的心。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道理。但是为什么我们偏偏很容易,被别人动摇自己的心呢?因为我们不自觉地会有一个意识——别人怎么对我,反映了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。但很多时候,别人怎么对你,反映的是他自己的内心。在人际关系之中,人会忍不住把自己内心的痛苦,投射到对方的身上,结果令对方痛苦。我把这种现象称为,人际关系中的污染。尤其是在和强者打交道的时候,我们很容易被对方的气势所压倒,被对方的不良情绪干扰,成为对方宣泄情绪的垃圾桶。人生是一个漫长的历程,如果我们总是被别人污染,那最后我们的身心就会落下很多问题。所以,我们要学会保护好自己的心。有时候,别人怎么对你,反映着他的内心。但也有时候,别人怎么对你,是被你无意中教会的。没有人愿意做无用的事情,因此——一个人之所以这样对你,是因为他觉得,他可以这样对你。当有人发现他能够通过攻击你、恐吓你,或者发脾气等各种方式来掌控你的时候——也就是这些方式奏效了,他就会继续这样对你。很多时候在关系中,我们认为自己不得不这么做,否则对方就如何如何。这时我们其实是陷入到一种“你投射,我认同”的游戏里。对方给你投射了一些东西,你觉得你只能认同,不认同不行。但实际上,当你选择了不认同之后,对方发现这么做无效了,他才会放下那些做法去做改变。很多人抱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想法:我不求回报地对一个人很好,对方就会知道我的好,还可能会对我有所感激。这个逻辑大体上是成立的,但要建立在一个基础上:对方的心智基本上是OK的,而且对方的生活和你的生活,相差不大。假如你遇到一个人,他不仅外在物质上非常匮乏,心灵也非常的匮乏,你给他好东西,可能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。当一个人心中严重缺乏爱,缺乏光明,这意味着他的心智主要停留在自恋维度。那么他的基本感知是,谁高谁低,谁强谁弱。这时候你以为你是在平等的情感维度上给对方好东西,没有摆架子,装了不起。但他的感知就是,你是在给他摆谱,是在向他证明你有多么了不起。因为你给的好东西,是他想要但又创造不了的。这使他产生了一份很深的羞耻感,甚至会直接把这份羞耻感,变成对你的“嫉恨”。所以,不要以为你对别人好,他就会觉得你好。我们要有鉴别的,去做这些事。不要轻易介入别人的课题。特别懂得人性的人都会知道:每一个人他本然的状态,都有极其巨大的合理性,我们必须尊重。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传奇,每个人都是一部史诗,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无比的波澜壮阔。当你进入别人的世界,你首先要给对方深度的尊重。你不能一上来就和对方说:“你不对,你是错的,而我带着正确的东西过来了,我要来改变你。”一旦我们不尊重边界,去进入对方议题的时候,我们会下意识地忽略对方身上的力量。这时我们就容易进入到共生关系中,甚至是把对方吞掉——你是我的一部分,而不是我是我,你是你。无论是亲子关系、伴侣关系,还是密友关系,如果只有一个人的意志存在,而对方意志已经不存在了,我们就对对方人格构成了一种绞杀。这是个非常可怕的事情。很多人努力地去推翻童年的匮乏,推翻旧的逻辑,划分边界,以为这样就能更好的去生活。这或许是会起到一些作用,让我们感觉变好了一些。但疗愈不会那么简单地发生。当我们这么做的时候,并不意味着童年的匮乏消失了,而是它进入了我们的潜意识里。当它突然间跳出来,就会再次影响你,控制你,令我们失控。所以,我们真正需要的是——好好去拥抱童年的匮乏,看见童年的匮乏带来的各种情绪、情感和体验。当我们去拥抱内在受伤的部分,对它有很深的理解和接纳;才能够把许多被困住的能量释放掉,然后更好地活在当下。心智成熟的人,都会知道:当你做了一个选择的时候,你获得了这个方向的好处,同时你也就失去了另外一个方向的好处。而做事容易犹豫纠结的朋友,则会想象这一种可能性——同时获得所有好处。如果两个方向的好处你都想要,意味着什么?你要么是混乱的、相互矛盾的;要么就是定在原地,什么都做不了。如果你想从犹豫纠结中走出来,我会有这么一个建议:赋予你的选择,一种尊严,一种价值,一种意义;让你的心,让你的注意力,专注在这一个选择中;不要犹豫,不要纠结,不要总想着再获得另一方向的好处。“我已经做了这个选择,它就是有道理的,我全然地和自己的选择在一起。”当然仅仅明白这个道理是不够的,我们需要不断地在现实之中去体验。并且你会发现,那些行动能力很强的人,他们都具备这一个特征。我们大多有一种体验:随着年龄的增长,单纯的快乐越来越难了。为什么会这样?因为我们很容易执着于过去拥有的快乐,于是不能活在当下。一比较,便失去了单纯的快乐。当过去的快乐成了一种阻碍,每多有一种快乐,我们就多少会产生一种渴望,希望能在未来继续复制这种快乐。快乐越多,这种渴望也就越多。于是,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们的心就会被一层又一层的渴望所缠绕,从而失去了对当下事物的关注。但过去的感觉不可复制。生活的答案是:全神贯注于当下。生命是一种隐喻,这种隐喻每天都在发生。你白天过得怎么样,会导致你在晚上睡觉时感受如何;你这一生过得怎么样,会导致你在面临死亡时感受如何。如果白天,你的劲没有施展出来,到了晚上你就会翻来覆去睡不着。如果你的前半生,一直都没有把自己活出来,你必然会有中年危机。如果你这一生都是这样过,到了 80 岁人之将死,你可能会感到这一生特别的失败,这时候死亡就成了很难面对的事情。不是怕死亡本身,而是怕这一生没有活过。当你能够和这个世界深刻地碰触过,你才会觉得死亡是没那么可怕。十点读书开视频号啦!金牌主播夏萌出镜,带你重读经典从唐诗宋词到中外名著,短视频里学知识欢迎点赞关注本期解读:唐宋八大家作者 | 武志红,来源:武志红(ID:wzhxlx),微博:@武志红。现于北上广深杭厦门成都苏州南京青岛10个城市开办了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。主播 | 赏新晴,视频号:赏新晴读书,公众号:听晴声(ID:sxqreading)。图片 | 视觉中国,网络(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旅游
回顾:河南女子被判死刑,妈妈在法庭上大喊:你说出来就不用死了
下一篇:那些误打误撞治好病的怪招!网友:妇炎洁治好了脚气,你敢信?